当前位置: 首页> 历史> 中国皇朝中的智信 > 秦两汉时智信

秦两汉时智信

作者:何军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

汉朝分为西汉、东汉时期,共历29帝,享国407年。秦朝灭亡以后,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。刘邦在手下萧何、韩信、张良等人的辅助下,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,定都长安。刘邦登基后,任萧何为丞相,采取与民休息、清静无为、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。在政治上,则先分封功臣韩信、彭越、英布等为王,等到政权稳固,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,或贬或杀,改封刘氏宗亲为王,订立了"非刘氏而王者,天下共击之" 的誓言。白登之围事件以后,汉朝采用和亲政策,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,百姓得以休养生息。刘邦死后,汉惠帝刘盈继位,在此期间,实际是吕后称制。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,萧规曹随,沿用黄老政策,达到了"政不出房户,天下晏然"的效果,但吕后任用外戚,压制功臣,酿成"诸吕之乱"。吕后死后,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,众臣迎立汉文帝。汉文帝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,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,"七国之乱"仅经历三个月便为周亚夫、栾布所平定。汉武帝刘彻采纳主父偃的建议,施行推恩令,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,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,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,即"酎金失侯"事件。汉武帝时期,先后出现了卫青、霍去病、李广等优秀将领,击溃匈奴,促使"漠南无王庭"的局面。汉武帝晚年,发生了著名的"巫蛊之祸",太子刘据因此冤死。刘彻死后,年仅7岁的刘弗陵即位,汉昭帝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,避免了霍光被冤杀,史称霍光辅政。后因霍氏一门飞扬跋扈,汉宣帝将意图谋反的霍氏戚族一网打尽。汉宣帝时期,南匈奴臣服于汉朝,北匈奴郅支单于被陈汤斩杀,并发出"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!"的时代强音,自此汉匈战争告一段落。汉元帝,柔仁好儒,导致皇权旁落,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。汉成帝好女色,先后宠爱许皇后、班婕妤和赵氏姐妹,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,汉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,史称"燕啄皇孙"。由于"酒色侵骨",汉成帝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。汉哀帝有断袖之癖,终日与宠男董贤厮混不理朝政,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。民间"再受命"说法四起,太皇太后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贤成为大司马,汉平帝沦为王莽的傀儡。王莽废除孺子婴的皇太子之位,建立新朝,西汉灭亡。新莽在赤眉、绿林民变下覆灭。公元25年,原本服从更始帝的汉室宗亲刘秀在鄗县之南称帝,诛杀刘玄,登基称帝,为汉光武帝,定都洛阳,史称东汉。章帝后期,外戚窦氏日益跋扈,揭开东汉后期戚宦之争的序幕。汉章帝驾崩,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继位,由窦太后临朝称制。汉和帝病逝,出生仅百日的少子刘隆即位,汉殇帝在位8个月后离世,又迎立刘祜为帝,是为汉安帝,由太后邓绥临朝听政。邓太后勤俭节约、任用贤良,使东汉度过"水旱十年"的艰难局面。汉安帝依赖外戚宋氏和阎氏以及宦官的力量,宠信奸臣,肆意妄为,朝政日益腐败,在南巡途中死于叶城。外戚阎氏秘不发丧,拥立刘懿。少帝死后,阎氏家族密谋再立傀儡,但被中常侍孙程击破,阎氏家族被诛杀。梁冀拥立刘缵即位,汉质帝非常聪颖,称梁冀为"跋扈将军",因此质帝被杀害,年仅八岁。汉桓帝即位之初,梁冀势力庞大,其残害忠良,公饱私囊,无恶不作。汉桓帝与宦官谋划,派兵士包围梁宅,梁冀与妻子双双自杀,梁氏外戚势力土崩瓦解。灵帝本人骄奢淫逸,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职,朝政腐败到了极点,导致了黄巾起义。中央政府为顺利平叛,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,各地豪强大族从此拥兵自重,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、袁术、曹操、孙坚、董卓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、群雄逐鹿的局面。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双双火并而亡,结束了戚宦之争。董卓掌权,废刘辩为弘农王,改立汉献帝刘协。董卓被吕布诛杀后,军阀割据完全表面化,曹操"挟天子以令诸侯",以汉朝丞相的名义讨伐各路军阀,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绍军的主力,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,三分之势形成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